原創|其它|編輯:郝浩|2009-09-01 10:04:22.000|閱讀 371 次
概述:畢業一年后,朱曉西漸漸習慣了作為普通上班族朝九晚五的生活,匆匆地上班,緊張地工作,吃快餐,擠公交車……“但我的生活中,開始有了亮點”.朱曉西指的 就是這看似簡單的生活事件,如今的她,喘著粗氣回到家不再將自己扔進沙發,而是徑直沖向陽臺,給豆芽澆水,然后愛撫它們,“鼓勵”它們.
# 界面/圖表報表/文檔/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
“哦,你們又長高了.”朱曉西將手探進玻璃瓶,用食指輕輕地撫摸著瓶底已長出五六厘米高的豆芽,這是她學習發豆芽的第4天.4天前,朱曉西將綠豆鋪撒在一個閑置的玻璃瓶中,澆上少許的水,第二天清晨,她驚喜地發現,“綠豆活了”.畢業一年后,朱曉西漸漸習慣了作為普通上班族朝九晚五的生活,匆匆地上班,緊張地工作,吃快餐,擠公交車……“但我的生活中,開始有了亮點”.朱曉西指的 就是這看似簡單的生活事件,如今的她,喘著粗氣回到家不再將自己扔進沙發,而是徑直沖向陽臺,給豆芽澆水,然后愛撫它們,“鼓勵”它們.
慣常為生活奔波勞碌的我們,能否學著“慢”下來?近日,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對12158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人(54.2%)希望自己的業余生活能安靜度過;31.1%的人希望自己的業余生活能夠“慢下來”.接受調查的人中,“80后”占62.6%,“70后”占21.4%.
“我們對如何'快'這件事情已經很在行了,兩三歲的小朋友就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前一段時間有媒體報道,當下都市中有一撥兒年輕人正通過學習太極、古琴、書法等傳統藝術,為習以為常的“快生活”打上一劑解藥,讓生活慢下來.
當然,這些人畢竟是少數,更多人的業余生活并非如此.此次調查中,81.4%的人業余時間首選上網,55.9%的人選擇了看電視.
北京市某國企職員小姚和室友不久前租下一套房子,但她們發現房子里少了一張餐桌.正一籌莫展時,兩人靈機一動,將電視機扔到了床下,將電視柜變成了餐桌.對此,小姚覺得合情合理——“年輕人誰還看電視啊?”
此次調查顯示,51.9%的人認為電腦會逐漸取代電視;此外,在電腦和電視只能選其一的情況下,94.1%的人選擇電腦.
有人戲言,隨著網絡的普及,坐在沙發上,像土豆一樣一動不動地看上十來個小時電視的人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將是“鼠標土豆”的生活.
調查顯示,45.1%的人會與朋友、家人聚會,25.5%的人會去運動健身.學習書法、古箏、烹飪等感興趣的東西的人僅占14.2%.此外,還有22.5%的人選擇業余時間“充電”,11.1%的人在法定工作時間之外要加班.
“其實大多數人的業余生活已經漸漸慢下來、安靜下來,比如上網、看電視,或者學習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職員王煒,覺得慢下來的生活,更能讓人體會到人生真諦,而不至于像芥川獎獲獎作品《野豬大改造》中的主人公修二那樣,為了成為受歡迎的焦點人物,整天戴著假面具忙碌奔波,其實內心孤獨而迷茫,不斷地自問“什么是青春”.“但不是所有人都習慣以安靜的方式讓自己慢下來.還有一種情況看似喧囂,但實質也是一種'慢生活'.”
武漢的一個音樂酒吧,不久前上演了一場盛大的音樂晚會.晚會上,一名戴著金絲眼睛,穿著白襯衫、黑西褲的青年,像是剛下班就奔這兒來的,抱著吉他,撕心裂肺地吼叫著.臺下是同樣剛下班或者剛放學的青年,在努力地揮舞著雙手.
王煒告訴記者,曾有一個上班族對他說:“看到你在臺上的演唱,感覺那就是自己.”而對王煒而言,臺上的他才是真實的自己.每到那時,王煒會覺得一下子輕松下來,回到工作中后,他也能更有效率而且愉快地工作.
王煒說,他喜歡披頭士的靈魂人物約翰·列儂,他將列儂的一句看似有點刻薄但卻頗有道理的話作為座右銘——“人,如果沒有時間來'慢生活',那么,他會有充分的時間來生病!”王煒說,業余時間讓自己瘋狂一下,其實也能讓自己慢下來,讓生活更有張力、更健康.
每到周末,王煒還會擠一個小時時間看書.周圍很多人抱怨“忙得沒時間看書”,在王煒看來,那樣的生活“很可悲”.
他很欣賞最近看的一本書——林語堂的《人生盛宴》中的一段話:“能閑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閑.人莫樂于閑,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閑則能讀書,閑則能游名勝,閑則能交益友,閑則能飲酒,閑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于是?”
調查還涉及“業余時間你一般和誰在一起”的問題:57.5%的人表示業余時間和家人、愛人在一起,22.4%的人表示業余時間和朋友、同學在一起,還有16.0%的人選擇“一個人待著”.
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fc6vip.cn
文章轉載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