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其它|編輯:郝浩|2011-01-19 17:31:21.000|閱讀 1091 次
概述:當你和某人聊天的時候,如果他告訴你說:“現在我的大腦達到105兆字節,里面總共裝了52,365個想法。”這時,你有兩種選擇,一個是轉身而去,再一個就是認為這個和你聊天的家伙可能會說點有用的東西,所以呆在那里。很幸運,我選擇了后者。
# 界面/圖表報表/文檔/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
當你和某人聊天的時候,如果他告訴你說:“現在我的大腦達到105兆字節,里面總共裝了52,365個想法。”這時,你有兩種選擇,一個是轉身而去,再一個就是認為這個和你聊天的家伙可能會說點有用的東西,所以呆在那里。很幸運,我選擇了后者。
顯然,杰瑞.麥考斯基(Jerry Michalski)是個聰明人。他剛才所談論的是他的“個人大腦”(Personal Brain),這是一種通過名為TheBrain()的組織軟件建立起來的文件。實際上,杰瑞的“個人大腦”相當大,以至于等他創建的“想法文件”(thoughts)達到程序要求的極限32,767個時,生產這種軟件的公司不得不為杰瑞制作了一個特別版本。公司創始人和軟件的發明者哈倫.休(Harlan Hugh)也沒有想到有人能建立這么龐大的“大腦”。杰瑞說,他已經用這個軟件很久了,用得也比較多,因此他建立的“想法文件”數量出乎哈倫的意料。
我對用圖形的方式顯示及組織信息特別熱衷,但我最初用軟件的時候卻遇到了困難,因為它需要用些技巧。大多數把數據信息用圖像方式顯示出來的軟件是把一切東西都納進去,而TheBrain運行的時候僅把你感興趣的東西(thought)放到顯示屏的中心,僅僅顯示與它們相關的鏈接和接近的其他事物。簡言之,TheBrain是在試圖模仿人類的大腦,僅專注于眼前要處理的事情,而對那些大圖片的東西則不予理睬。
當然,這種視覺大腦圖并不適用于所有人。有些人把這種軟件當作組織數據、啟發靈感的一種方式,或者僅僅用于存儲他們的互聯網書簽。另外一些人喜歡用這種軟件做列表、日歷或者電子郵件的收件箱,從而進行自我管理。正如杰瑞對TheBrain的看法:他說這款軟件不是適用于所有人。每個人的認知能力不同。杰瑞認為,關鍵的是這種軟件為人們提供了適合其風格的工具。因此,這款軟件首先是為用戶提供了組織信息的方法,然后才是讓你能在別人面前進行自我表達。也許這正是TheBrain有優勢的地方。它首先從一個“想法”開始──這是一個在屏幕正中的小盒子樣的東西,你可以把它變成任何你喜歡的形式,比如一個文件、一個網頁、一個短語、一個觀點、一個復合短語等等。然后你就可以建立鏈接──你可以在這之后增加一個“想法”(術語叫“子想法”),或者在這之前建立一個“想法”(術語叫“母想法”)。通過這種金字塔式的結構就把你電腦上的文件、網頁鏈接或CD收藏都組織起來了。
但隨后,TheBrain就變得神奇了。如果你點擊一個“想法”,它就會出現在屏幕的中央。然后,突然之間,其他的所有東西都跑到這個“想法”周圍。這就好像人類的大腦在關注某一個問題的樣子,比如說“大腦圖”的問題,暫時把這個問題推到了前面,在短時之內其他內容都忘了,只剩下與這個“想法”直接相關的東西。(比如說全球饑餓問題就退到一邊,而大腦地圖與地鐵地圖的鏈接就跑到前面來了。)
杰瑞說,這是TheBrain的真正價值之所在--與其他信息和文件建立鏈接。這種鏈接被稱作“跳躍”(jump),因為你在這之前看不到這種聯系。舉例來說,杰瑞發現他自己在兩個互不相干的商業“想法”──良性循環與惡性循環──之間建立了鏈接。他后來意識到,在商界,一個人的惡性循環正是另一個人的良性循環。在此之前,他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為人們傾向于認為這些事情是互不關聯的。當然,杰瑞是個極端的例子。如果有他那么大的“腦子”(在電腦上和在現實中,他的腦子都不小),TheBrain就可以用作存儲銀行了,一個信息與觀點的倉庫──他可以瀏覽這些觀點,讓他回憶起某些東西,或者激發出新的觀點和聯系。
但實際上“腦子”用不著搞那么大,你可以只是把它當作更佳的存儲互聯網書簽的辦法;TheBrain可以讓你把鏈接直接拖到你的瀏覽器里,并在這個過程中創建一個新的“想法”。
更多Personalbrain的詳細內容,請訪問官方網站:
常見問題:
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fc6vip.cn
文章轉載自:慧都控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