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其它|編輯:郝浩|2011-08-03 16:17:58.000|閱讀 1076 次
概述:鑒于本人在此走過彎路及探索,為了大家少走彎路,現小結一下移植(porting)的林林總總,供大家參考,不足之處還望前輩們多多指教。
# 界面/圖表報表/文檔/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
鑒于本人在此走過彎路及探索,為了大家少走彎路,現小結一下移植(porting)的林林總總,供大家參考,不足之處還望前輩們多多指教。
以C code移植到symbian中為例:因原c程序功能所限,我在vc6中用向導生成了一個exe程序。
1、將原C程序的所有.C文件放到\src\目錄下,將所有.h文件放到\inc\目錄下
2、edit the mmp file. 首先,添加\EPOC32\INCLUDE\LIBC到systeminclude,即把c庫include進去。其次,在SOUCE里添加各C文件。一定要把所用到的c文件都加進去,缺少會報好多錯誤,如undefined reference to錯誤.最后添加:library estlib.lib //這個庫是支持標準c的,必須添加
STATICLIBRARY ecrt0.lib //這個是exe程序所需要的,它為exe提供E32Main()入口
3、在vc6下,將.C和.h文件導入。
4、修改原C程序的.h文件,在文件開始添加: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在尾部添加: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大體結構如下: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mycode..........*/
/* 這里主要是用extern聲明一些函數或變量*/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5、在exe的cpp文件里要加上extern "C"{}
形如:extern "C"
{
/*要把在該C++中引用C文件里的頭文件include進來
如:#include <stdlib.h>
#include <e32def.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io.h>
或者添加所用到的c中的函數的聲明,用extern聲明,如extern void f1()
此處extern可以通過編譯,但是鏈接時還要鏈接原C庫文件,不然就會出錯:形如
test.o(.test+0x1f):test.cpp:undefined reference to 錯誤
*/
}
在C++代碼中調用C的庫文件,需加上extern "C",用來告知編譯器:這是一個用C寫成的庫文件,請用C的方式連接他們。
Undefined reference to 錯誤:這類錯誤是在連接過程中出現的,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使用者自己定義的函數或者全局變量所在源代碼文件,沒有被編譯、連接,或者干脆還沒有定義,這需要使用者根據實際情況修改源程序,給出全局變量或者函數的定義體;二是未定義的符號是一個標準的庫函數,在源程序中使用了該庫函數,而連接過程中還沒有給定相應的函數庫的名稱,或者是該檔案庫的目錄名稱有問題.
一般情況下,ARM生成將比模擬器(wins)生成更加困難,并且通常在第一次嘗試時gcc會產生額外編譯器錯誤和警告,因為gcc在一般情況下比microsoft編譯器更為嚴格。
答疑:(此處參考bruce文章)標準頭文件都有類似以下的結構
#ifndef _TEST_H
#define _TEST_H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endif /* _TEST_H */
分析,頭文件中的編譯宏“#ifndef _TEST_H、#define _TEST_H、#endif” 的作用是防止該頭文件被重復引用。
extern "C" 包含雙重含義,從字面上即可得到:首先,被它修飾的目標是“extern”的;
其次,被它修飾的目標是“C”的。讓我們來詳細解讀這兩重含義。
被extern "C"限定的函數或變量是extern 類型的;
extern 是C/C++語言中表明函數和全局變量作用范圍(可見性)的關鍵字,該關鍵字告訴編譯器,其聲明的函數和變量可以在本模塊或其它模塊中使用。記住,下列語句:
extern int a;
僅僅是一個變量的聲明,其并不是在定義變量a,并未為a 分配內存空間(特別注意:實際上現在一般的編譯器都會對上述語句作聲明處理,但鏈接器在鏈接過程中如果沒有發現該變量的定義,一般會在第一次遇到該變量聲明的地方,自動定義)。變量a 在所有模塊中作為一種全局變量只能被定義一次,否則會出現連接錯誤。
通常,在模塊的頭文件中對本模塊提供給其它模塊引用的函數和全局變量以關鍵字extern 聲明。例如,如果模塊B 欲引用該模塊A 中定義的全局變量和函數時只需包含模塊A的頭文件即可。這樣,模塊B 中調用模塊A 中的函數時,在編譯階段,模塊B 雖然找不到該函數,但是并不會報錯;它會在連接階段中從模塊A 編譯生成的目標代碼中找到此函數。
與extern 對應的關鍵字是static,被它修飾的全局變量和函數只能在本模塊中使用。因此,一個函數或變量只可能被本模塊使用時,其不可能被extern “C”修飾。
被extern "C"修飾的變量和函數是按照C 語言方式編譯和連接的;
未加extern “C”聲明時的編譯方式首先看看C++中對類似C 的函數是怎樣編譯的。
作為一種面向對象的語言,C++支持函數重載,而過程式語言C 則不支持。函數被C++編譯后在符號庫中的名字與C 語言的不同。例如,假設某個函數的原型為:
void foo( int x, int y );
該函數被C 編譯器編譯后在符號庫中的名字為_foo,而C++編譯器則會產生像_foo_int_int 之類的名字(不同的編譯器可能生成的名字不同,但是都采用了相同的機制,
生成的新名字稱為“mangled name”)。
_foo_int_int 這樣的名字包含了函數名、函數參數數量及類型信息,C++就是靠這種機制
來實現函數重載的。例如,在C++中,函數void foo( int x, int y )與void foo( int x, float y )編譯生成的符號是不相同的,后者為_foo_int_float。同樣地,C++中的變量除支持局部變量外,還支持類成員變量和全局變量。用戶所編寫程序的類成員變量可能與全局變量同名,我們以"."來區分。而本質上,編譯器在進行編譯時,與函
數的處理相似,也為類中的變量取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名字,這個名字與用戶程序中同名的全局變量名字不同。
未加extern "C"聲明時的連接方式
假設在C++中,模塊A 的頭文件如下:
// 模塊A 頭文件 moduleA.h
#ifndef MODULE_A_H
#define MODULE_A_H
int foo( int x, int y );
#endif
在模塊B 中引用該函數:
// 模塊B 實現文件 moduleB.cpp
#i nclude "moduleA.h"
foo(2,3);
實際上,在連接階段,連接器會從模塊A 生成的目標文件moduleA.obj 中尋找_foo_int_int 這樣的符號!
加extern "C"聲明后的編譯和連接方式
加extern "C"聲明后,模塊A 的頭文件變為:
// 模塊A 頭文件 moduleA.h
#ifndef MODULE_A_H
#define MODULE_A_H
extern "C" int foo( int x, int y );
#endif
在模塊B 的實現文件中仍然調用foo( 2,3 ),其結果是:
(1)模塊A 編譯生成foo 的目標代碼時,沒有對其名字進行特殊處理,采用了C 語言的方式;
(2)連接器在為模塊B 的目標代碼尋找foo(2,3)調用時,尋找的是未經修改的符號名_foo。
如果在模塊A 中函數聲明了foo 為extern "C"類型,而模塊B 中包含的是extern int foo( int x, int y ) ,則模塊B 找不到模塊A 中的函數;反之亦然。
所以,可以用一句話概括extern “C”這個聲明的真實目的(任何語言中的任何語法特性的誕生都不是隨意而為的,來源于真實世界的需求驅動。我們在思考問題時,不能只停留在這個語言是怎么做的,還要問一問它為什么要這么做,動機是什么,這樣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許多問題):
實現C++與C 及其它語言的混合編程。
明白了C++中extern "C"的設立動機,我們下面來具體分析extern "C"通常的使用技巧。
extern "C"的慣用法
(1)在C++中引用C 語言中的函數和變量,在包含C 語言頭文件(假設為cExample.h)
時,需進行下列處理:
extern "C"
{
#i nclude "cExample.h"
}
而在C 語言的頭文件中,對其外部函數只能指定為extern 類型,C 語言中不支持extern
"C"聲明,在.c 文件中包含了extern "C"時會出現編譯語法錯誤。
筆者編寫的C++引用C 函數例子工程中包含的三個文件的源代碼如下:
/* c 語言頭文件:cExample.h */
#ifndef C_EXAMPLE_H
#define C_EXAMPLE_H
extern int add(int x,int y);
#endif
/* c 語言實現文件:cExample.c */
#i nclude "cExample.h"
int add( int x, int y )
{
return x + y;
}
// c++實現文件,調用add:cppFile.cpp
extern "C"
{
#i nclude "cExample.h"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add(2,3);
return 0;
}
如果C++調用一個C 語言編寫的.DLL 時,當包括.DLL 的頭文件或聲明接口函數時,應加
extern "C" { }。
(2)在C 中引用C++語言中的函數和變量時,C++的頭文件需添加extern "C",但是在C
語言中不能直接引用聲明了extern "C"的該頭文件,應該僅將C 文件中將C++中定義的extern
"C"函數聲明為extern 類型。
筆者編寫的C 引用C++函數例子工程中包含的三個文件的源代碼如下:
//C++頭文件 cppExample.h
#ifndef CPP_EXAMPLE_H
#define CPP_EXAMPLE_H
extern "C" int add( int x, int y );
#endif
//C++實現文件 cppExample.cpp
#i nclude "cppExample.h"
int add( int x, int y )
{
return x + y;
}
/* C 實現文件 cFile.c
/* 這樣會編譯出錯:#i nclude "cExample.h" */
extern int add( int x, int y );
int main( int argc, char* argv[] )
{
add( 2, 3 );
return 0;
}
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fc6vip.cn
文章轉載自:網絡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