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行業資訊|編輯:龔雪|2014-12-18 09:27:23.000|閱讀 300 次
概述:本文列舉了九大企業級的應用技術,將在2015年得到更大的發展。
# 界面/圖表報表/文檔/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
1、公有云的成功。今年,IaaS和PaaS出現融合跡象,使得在公有云中開發、測試和部署應用變得更容易了。所有的主要公有云如今都可以兩者集成的方式提供服務,AWS還可提供多種PaaS選項。
與此同時,由于成本居高不下,而在企業內部署及維護整個堆棧比較復雜,私有云[注]的發展出現停滯。云創新就是企業級技術所采取的行動,因此我很懷疑有多少企業能夠跟上技術變化的腳步。拋開各種監管障礙和沉沒成本不談,企業簡單地向公有云遷移又何樂而不為呢?畢竟,每一次新的云進展都是出自公有云提供商們的工作——而企業的技術進展就沒有那么豐富了。當然,云遷移尚需時間,但像GE這樣的大公司已經宣稱它們全部遷入了公有云中。
2、容器瘋狂。Docker是眼下最熱門的開源項目,你可以把應用封裝起來在內置有Linux內核的容器中運行。這個東西為何說是個巨大機會呢?因為它意味著真正的應用可移植性——可利用輕量級的包裝而非整個虛機。Docker這家公司正在與微軟合作,還要在Windows上創建Docker驅動的容器。大多數人在談到Docker的使用時多半都是講應用如何從開發到測試到生產過程的遷移,而我確信,Docker還會用于生產應用在云間的遷移。
將一個單獨封裝的應用從一個容器遷移到另一個容易很容易,但是涉及多個容器的復雜應用要遷移起來就比較困難了。這里是Docker的生態系統:Docker的管理和編排工具可幫助企業封裝和遷移帶很多組件的復雜應用在多個容器中運行。頂級項目包括Kubernetes、Mesos和StackEngine;谷歌云平臺和AWS上個月也發布了自己的容器管理系統。
3、微服務架構。在現代的Web和移動應用開發中,開發人員傾向于利用現有服務而不是從零開始構建應用。一般來說,這些服務都是微服務——單一目的、API可訪問的應用,這些微服務就是構建大型應用的磚塊。Docker通過提供一種便于使用的方式包裝和部署微服務,加速了微服務架構的進展。
回憶一下十年前的SOA,微服務架構聽起來和它比較相近。主要的差別在于微服務架構是從開發人員的角度去看服務,而不是從企業架構師的角度去看的,所以服務的粒度更細。還有就是,服務之間的通信也很簡單:JSON取代了XML,REST取代了SOAP,原來責任重大的中間件現在已經用不著了。
4、液體計算。InfoWorld執行總編Galen Gruman杜撰了“液體計算”這個詞匯,用來描述各種個人設備之間點對點網絡的效果,當你在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桌面之間移動時,可以儲存狀態。舉例來說,假如你在參加會議,在平板上對演示文檔做了修改,那么當你回到辦公室的時候就會發現修改后的文檔已經發送到了桌面。這種功能在OS X Yosemite和iOS 8中首次出現,微軟和谷歌也在為其設備生態系統做類似的事情。三星最近也發布了自己的這種功能版本。
5、多云管理。云正趨向于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復雜的平臺。你在某個平臺上構建的東西越多,就約會依賴其獨特的功能(這正是公有云的情形),你就越會將自己鎖定在某家公司所有并運營的平臺上。少數大企業希望把他們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因此這里就需要多云的管理參與進來。
管理跨多個云部署的工具已經出現了一段時間,并正在獲得更多的關注。例如谷歌風投所投資的新創企業CliQr就是從事多云管理的,該公司聲稱已能夠動態確定哪朵云更適合運行哪些工作負載。不過也有不少其他公司,比較有名的是RightScale,也能讓你管理和優化跨云的資源和成本。
6、端點安全的創新。只要系統沒打補丁,沒有受過培訓的員工還會偶爾下載惡意軟件,企業的安全狀況就仍將處于一種絕望的境地。盡管如此,我對今年出現的幾個新的安全解決方案還是印象頗深。首先是Tanium,它將創新的搜索技術應用于詢問企業范圍的所有端點。Tanium可以獲得成千上萬個端點的近乎實時的視圖,檢測異常情況,然后確定哪些軟件需要修復最新的補丁,而所有這一切均可顯示在儀表盤視圖中。
這些很有趣的解決方案的移動版本也已出現。不只可讀取指紋,還有多個藍牙LE近場解決方案可以讓智能手機作為安全密鑰,或與物理令牌配對進行近場身份認證。Android 5.0 Lollipop最近還引進了“可信任場所”技術,使用位置信息,只要你覺得身處安全的場所,例如家中和辦公室,就不必再使用密碼或pin碼。這種便利是個很重要的因素,因為它可能增加用戶良好的安全體驗。
7、機器學習。這個術語差不多就是人工智能的新名稱了。一方面,我們不能太過強調機器學習在短期內的潛在能力,但另一方面,它又是大數據[注]能夠發揮作用的基礎。一些開源項目如Mahout和Spark/MLib都在為此鋪路。正如James Kobielus今年早些時候所指出的,機器學習已經如此普遍,我們通常可以認為它在大數據應用中已經存在。IBM由于開放了沃森的API而使這一理念成為主流,而一些新創企業如Andreessen投資的Adatao也在利用今天豐富的計算能力復活神經網絡算法。
8、DevOps回歸。“研發development”與“運維operation”的這種混搭真正提升了運維效率,使得敏捷開發成為現實。DevOps趨勢最早出現在五年前,不少廠商使其滿血復活,在應用生命周期管理、自動測試工具、數據庫虛擬化、發行自動化、配置管理、應用性能監控、PaaS和相關技術中均可追遡到它的身影。
在某些圈子里,DevOps被認為是賦予了開發人員一種持續的責任,要他們對投入生產的應用繼續負責,但這不能擴大化。可能最好的是將其視為一種用于配置研發和測試環境的最現代的和最有效的方法,這樣的環境必須進行擴展以使其適應今天很普遍的對于更多更好的應用的需求。
9、網絡交換機走向終結。2015年我們當然還看不到網絡交換機的消失,但是各種虛擬網絡設備、軟件定義網絡和豐富的服務器資源都會導致對數據中心網絡[注]進行重大的重新思考。長期來看,網絡將會從只是“服務器之間的連線”逐漸變得更加真實。
Cumulus Linux給工業標準硬件引進了網絡控制平面,打入了今天很多服務器編排工具所占據的領域,同時還能保持線速的網絡運營。本年度由InfoBlox所發布的、被稱為LINCX的最新OpenFlow項目顯示出一個完全軟件可編程網絡的強大發展潛能。與此同時,NFV[注](網絡功能虛擬化[注])利用服務器虛擬化和數據中心編排來交付負載均衡、防火墻、WAN加速以及其他的網絡功能作為服務,在運營商和云平臺(如OpenStack)中大為流行。
前端開發Web神器——WebStorm(目前火熱促銷中),另外還有5折限時搶購和免費領iPhone 6、iPad air等好禮!
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fc6vi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