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行業資訊|編輯:鄭恭琳|2016-01-04 09:28:22.000|閱讀 832 次
概述:如何才能做好大數據的可視化呢?今天,我們來回答一下整個問題。
# 界面/圖表報表/文檔/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
整個設計流程中,數據是基礎,如果僅僅是把數據置于孤立、靜態的圖形中,則會限制可視化能夠回答的問題數量,讓數據貫徹其中,把來龍去脈娓娓道來,成為數據可視化的核心所在。
數據可視化,并不意味著一定要使用很炫的圖形,不同類型的數據需要的展現方式不同,即使是最樸實的展現方式也有適用的場合,可視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用直觀、交互的方式傳遞數據中隱藏的信息,回答用戶的問題。如果圖形很絢麗,但是無法從圖形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這樣的可視化是不可取的。
數據可視化設計,需要根據場景對數據維度或屬性進行篩選,根據目的和用戶群選用表現方式,同一份數據通過數據可視化可以展現成多種看起來截然不同的形式。
如何把數據轉化成有效的可視化形式(任何種類的圖表或圖形)是讓數據發揮價值的第一步。接下去簡單的介紹一些常用的分析圖形,以及它們適用的場景。
一般我們做統計分析都會用到柱狀圖,折線圖,餅圖。折線圖通常用于表達趨勢,餅圖用于顯示信息的相對比率,柱狀圖用于橫向比較數據數值。這些常規圖形同樣會用于數據可視化領域,但都會輔助以交互的方式,不僅限于一份靜態的圖表;交互的方式,可以使得用戶能夠對感興趣的數據進行深入挖掘。除此之外,這些常規的圖形還會以組合的方式出現,以突出數據的多維度。
例如,傳統的餅圖一般用來表達一維數據的比例,如果我們把餅圖和地圖組合起來使用,就可以大大拓展餅圖的使用方式,下圖是通過百度ECharts制作的混合餅圖,用戶展現全國各省的GDP數據,其中地圖上的顏色越深代表數值越高,同時用戶還可以通過交互的方式在地圖上選擇參與餅圖對比的區域;一方面可以通過地圖形象的看到全國最高的省份,同時通過交互式選擇也避免了對比條目太多,無法區分重點,把選擇的權利交給用戶,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疑問去設置,進行對比。
當想要再深入挖掘一些數據,但不確定不同信息的關聯方式,或者是否有關聯時,可以選擇散點圖。散點圖是大概了解趨勢、集中度、極端數值的有效方式。下圖是通過百度ECharts制作的散點圖樣例,展現的是男女身高體重的分布,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平均分布和極端數值。
氣泡圖是一種動態的多維度可視化方法,展示維度包括氣泡的x坐標、y坐標、大小、顏色、時間等5個維度。通過數據多屬性的同步可視化以及時間動畫,方便用戶探查數據的差異變化以及演變趨勢。下圖是通過淘寶的DataV組件制作的氣泡圖樣例,展示的是茶葉的銷量情況分布,x坐標是搜索指數,y坐標是銷售指數,大小是數值,顏色用來分區分類,一張圖呈現數據的多維性。
當希望一目了然看清您的數據,發現不同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時,可以選擇樹形圖。顧名思義,把這種圖表中的數據想成一棵樹:每根樹枝都賦予一個矩形,代表其包含的數據量。每一矩形再細分為更小的矩形(或者分枝),仍然以其相對于整體的比例為依據。樹形圖還能有效利用空間,便于您一目了然地看到整個數據集。下圖是通過淘寶的DataV組件制作的樹形圖樣例,用于展現3C數碼配件的銷售分布,以及不同分類的數據占比關系。圖中的每個矩形代表樹的一個節點,大矩形中的小矩形代表父節點包含的子節點。不同的節點用不同的顏色加以區分,節點的值用矩形面積的大小表示。每個節點可以點擊進入查看更細分類的數據占比。
箱形圖又稱盒須圖,是顯示數據分布情況的重要方式。其名稱顯示這種圖的兩個部分:盒,包含數據的中位數,以及第1和第3個四分位數(比中位數分別大、小25%);須,一般代表四分位距1.5倍以內的數據(第1和第3個四分位數之間的差)。“須”也可用來顯示數據內的最高和最低點。當需要展現一組數據的分布情況時,可以選擇箱形圖:例如,查看數據如何向某一段偏斜,查看數據中的異常值。下圖是通過Tableau制作的盒須圖樣例,用于展現大學招生的成績的數據分布,可以看出數學專業和建筑專業平均分最高,機械工程專業和金融專業的分數跨越較大。
除此之外,還有用于展現數據之間的聯系的弦圖,力圖,用于對比參照目標評估指標表現的靶心圖,用于對比兩類數據之間的交集的熱力圖等等。
隨著各行各業對大數據分析的深入,數據可視化已經在各個領域遍地開花。
企業通過數據可視化宣傳自己的產品,學校通過數據可視化來分析自己的生源,電商通過數據可視化分析客戶的消費習慣,支付產品通過數據可視化提供年度賬單,可視化作品是否優秀,取決于產品本事能用戶帶來什么?
學校分析生源,可以提供按星座分配宿舍的服務,電商分析客戶消費習慣,可以把用戶最可能關注的商品進行推薦,支付產品提供年度賬單,可以增加用戶的粘性,說到底都是給用戶帶來了附加價值。這類優秀作品都是解釋型的可視化作品,在這些作品背后,展現形式多種多樣,如何找到用戶潛在關注的分析維度是數據可視化的核心,而探索型的可視化工具可以協助分析策劃人員更有效的分析數據,找到數據之間的關聯,制作出優秀的解釋型可視化作品。雖然可視化在探索型和解釋型領域會各自獨立發展,但人們通過探索型的工具發現的數據關聯,現有的展現方式無法表達時,就會推動解釋型工具的更新。
轉自:
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fc6vi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