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行業資訊|編輯:龔雪|2016-03-01 13:23:50.000|閱讀 907 次
概述: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使用 Astro Digital 的軟件,獲取地球上任何地區的衛星圖像。
# 界面/圖表報表/文檔/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
Astro Digital 軟件本身可以對全球衛星圖像進行匯編,讓用戶可以選擇地球上的特定地區進行追蹤。Astro Digital 每次更新特定地區的衛星圖像時,都會提前通知該地區的相關用戶。
Astro Digital 希望通過這一工具,創建一個對用戶友好的平臺,讓用戶可以輕松理解并使用規模達數 TB 級別的衛星數據。
目前,Astro Digital 正充分利用 LandSat 這樣的開放性數據項目,不斷填充他們的數據庫內容。不過,該公司最終打算利用自家衛星拍攝的圖像數據。到目前為止,Astro Digital 已經對兩顆在太空中運行的衛星進行了測試,并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發射另外 4 顆新衛星。
Astro Digital 產品主管布朗溫·阿格里奧斯(Bronwyn Agrios)說:“到今年年底,我們將可以每天監測美國所有農田的狀況。”
商用地球觀測數據領域目前正變得越來越擁擠。Planet Labs 和 Alphabet 旗下 Skybox Imaging 等公司正處于領先水平,而用于拍攝地球的私有衛星數量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2016 年 ,預計將有 92 顆商用地球觀測衛星被發射到軌道上,這一數字是 2013 年的 10 倍。
衛星圖對氣象預測、救災、氣候模型、人口分析和農作物監測等活動都能帶來幫助。當你隨時間推移關注地球上特定地區的變化過程中,這種圖像尤其有用。
例如,有了按天或按星期提供的地球新圖像,持續對干旱的影響展開監測,那么我們就可以追蹤野火的蔓延情況,或者農場主可以分析不同的農業戰略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
這種地球的實時圖像幾乎會成為現實。隨著越來越多的私有衛星發射升空,商用地球觀測行業開始遭遇一個新的挑戰:你如何能將數 TB 級別的地球圖像打包,同時還能讓付費客戶訂閱?
Astro Digital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該公司計劃提供最好的圖像處理、存儲、分發與訪問的平臺,從而實現與其他衛星圖像公司的差異化。Astro Digital 基本上是想要將衛星數據輕松且快速地融入任何業務中。
Astro Digital 產品主管布朗溫·阿格里奧斯在接受 TechCrunch 網站采訪時說,他們在軟件方面投入的資源和精力超過了在硬件方面,由此在這個行業有了一定的名氣。
然而,Astro Digital 并不是這個領域唯一一家圖像分析公司。Descartes Labs 會對圖像實施歷史分析,預測農作物產量。而 Orbital Insight 也開發了機器學習算法,用于追蹤和預期中國的停車位及工地的容量,而 Planet Labs 之類的衛星運營商則向客戶提供自己的軟件產品。
阿格里奧斯此前曾在 Planet Labs 和 ESRI 工作過。她說,Astro Digital 之所以在這個領域很獨特,是因為該公司會向客戶提供實時監測能力。Astro Digital 的衛星剛一傳輸新的圖像數據,他們就立即可以進行處理,然后實時發送給客戶。
另一方面,Astro Digital 的軟件平臺可以從其上輕松訪問,并且向任何人免費提供,這種模式也是 Astro Digital 所特有的。其他公司也提供 API,但如果沒有付費訂閱,或是提交訪問請求,那么用戶在這些公司的網站上根本無法使用相關數據。
Astro Digital 的免費版本只允許用戶訪問數量有限的內容。如果想要長時間監測更大范圍的田地,就需要付費訂閱了。
通過 Astro Digital 的軟件,人們可以選擇地球上的具體區域,獲取衛星圖像,在處理后顯示 4 種不同的屬性:真彩色、植被密度、城市發展以及土地/水體邊界。當衛星傳輸了你選擇地區的新數據,你會自動收到通知。
Astro Digital 由阿格里奧斯在 2015 年 1 月份與別人一起創辦。她說,Astro Digital 正努力確保一件事,即一旦自家衛星發射升空并投入使用,他們能擁有一個功能完整的處理管道和面向客戶的平臺。
在短短一年時間里,Astro Digital 已經聘請了 21 位工程師,并獲得 600 萬美元的種子融資。一旦自家第一顆衛星建造完成,該公司還將尋求實施 A 輪融資。
Astro Digital 還希望不斷從用戶那里獲得反饋信息,從而可以改進性能和升級軟件。Astro Digital 每隔兩周會對軟件進行一次升級,每三個月推出一個重要版本。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衛星圖像數據整合到自己的業務中,數據打包和傳送的方式將變得越來越重要。一個人能夠以許多不同的方式來想象這個星球。提供基于這種數據的有用分析,以及創建一個提供此類分析且對用戶友好的重要平臺,肯定會在航天工業掀起新的競爭浪潮。
本文轉自
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fc6vi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