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行業(yè)資訊|編輯:我只采一朵|2018-02-26 10:48:32.000|閱讀 130 次
概述:在中國,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程序員”,可能被稱呼為:Java 工程師、iOS 工程師、C++ 工程師等。
# 界面/圖表報表/文檔/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
春節(jié)就這么過完了,你是略感遺憾還是如釋重負?是不是盡管內心焦慮萬分,但是身體還是很誠實的趕著來上班了?
春節(jié)完了,接下來又會有一大波跳槽大軍,隨著“互聯(lián)網+”概念的提出,互聯(lián)網行業(yè)也一直被當做21世紀最具朝氣的行業(yè)。雖然我們戲稱程序員為“程序猿”、“碼農”,但是經調查發(fā)現,普遍認為程序員是一個比較高薪的職業(yè)。
在中國,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程序員”,可能被稱呼為:Java 工程師、iOS 工程師、C++ 工程師等。這些稱呼說的都是職業(yè)程序員,它們已經被語言或工具所細分。在其他國家卻幾乎見不到這樣的稱呼。最接近中國 " 程序員 " 的職業(yè)有兩種:" 程序員 "和 "IT 工程師 "。但是,它們不會根據編程語言或工具被刻意分類。另外,有很多職業(yè)雖然也寫程序,但是他們的稱呼和工作重心都不是編碼,例如:
1、Web 設計師。偏設計,要求美術功底。
2、Web 制作人。主要是做策劃的,分析課題、調查市場、預算調整等。
3、系統(tǒng)工程師。主要是寫系統(tǒng)的需求和規(guī)格說明書,很多是文科生在擔任。
這些職業(yè)都寫程序,但都相當于干兼職。真正的全職 " 程序員 ",他基本上是什么語言都會寫、什么都要干的,不會分成 Java 系、C++ 系,或者前端工程師、后端工程師之類的。
中國常出現一種情況:一個前端工程師,他就認為自己只會做前端了,凡是非前端的活都干不了。一個 Java 工程師,他就認為自己只會 Java 了,其他的都不想干。仿佛是自己把自己限定在籠子里。還有不少人很迷茫,說不知道往哪方向發(fā)展,是做前端?還是 linux 方向?還是 Node.js 開發(fā)?不可思議,難道不能都發(fā)展嗎?換句話說就是," 給你一個活,不管它是前端后端左端右端,你都能完成 "。
中國有一奇事。面試的時候,技術官可能會問一個很細的問題,比如某個函數怎么調用。奇了怪了,難道記不住這些就不能做開發(fā)了?谷歌一搜不就結了嗎,本來開發(fā)就是需要各種文檔輔助的,豈有光靠記憶力做開發(fā)的人。
此外,很多培訓機構僅僅教授某工具的用法,卻不去探索一種模式,教育學生 " 如何尋找解決方案 ",恐怕這一點值得教育企業(yè)反思,或許能從中找到很好的商業(yè)模式。
總結
學習任何一項技能,應該是越學能力越強,越能學習更多的技能,能對應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被一種能力所束縛,變成除了這件事就什么都干不了。
客戶交付一項工作,只要是能夠盈利的,那么你不應該有任何理由去拒絕它,除非它觸犯法律和道德。如果僅僅因為一項任務需要用 Python,而你只會 Java,便說 " 干不了 ",那真是荒唐可笑。正確的做法是:無論事先是否具備這項能力,先接下任務,然后再尋找解決方案,以最好的服務態(tài)度、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專研的精神,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完成它。
要訓練 " 生存的能力 " 也是如此,敢于接下并完成各種任務,在實戰(zhàn)中領悟。最終,無論置身于任何壞境,你都將能夠生存,而不是 " 只堪一能 "。
關注慧都學院(微信公眾號:慧都學院),獲取更多新鮮資訊
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chuàng)或翻譯。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fc6vi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