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行業資訊|編輯:龔雪|2017-01-22 17:06:54.000|閱讀 136 次
概述:隨著發布之初的一波熱潮逐漸趨于冷靜,,微信小程序也迎來一波實例唱衰
# 界面/圖表報表/文檔/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
“在微信小程序推出之前,外界對小程序的影響力有些高估了。小程序是一種輕應用,本質上很難具備顛覆性。”速途研究院執行院長丁道師說。部分微信小程序首批邀請測試名單內的公司員工和第三方機構人員對此觀點也表示認同:“小程序上線方才一周多時間,公眾的期待與熱度也將趨向冷靜,其前景還有待觀察考量。”
2017年1月15日,一張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在微信朋友圈點評并表達羅輯思維退出小程序的截圖在微博上流傳。圖片中羅振宇稱:“我們決定不做了。我們知道小程序是什么了。哈哈,但是不能說。”
除羅輯思維外,今日頭條也在2017年1月15日傳出停止更新微信小程序,并可能放棄的傳聞。不過2017年1月18日,今日頭條公關部工作人員告訴本報記者,今日頭條從未放棄小程序,1月15日的“停止更新”僅僅是一次版本調試,已經在2017年1月16日恢復更新和運營。
根據第三方機構艾媒咨詢發布的《微信小程序專題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顯示, 82.6%的手機應用開發者已經開始關注小程序,21.8%明確表示愿意接入小程序,53.9%正在持觀望狀態,24.3%則暫時沒有考慮接入小程序。
在影響開發者接入微信小程序的原因中,52.1%的手機應用開發者因為接入小程序后,整體太過封閉化而暫時不愿接入小程序;47.6%由于支付門檻高而影響其小程序的接入;另外,用戶使用過程中場景化提供、小程序內容豐富度低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開發者使用小程序的意愿。
對于外界的上述聲音,2017年1月18日,騰訊公關部表示,微信小程序作為一個新的平臺,一些公司根據自身的戰略需求和特點決定是退出或進入屬于正常現象。目前騰訊對小程序依然在觀察中,并且會通過各路的反饋不斷進行調整。但因為小程序上線僅十天左右,目前還沒有具體的調整計劃。
微信小程序并非是互聯網企業首次向雙線(線上和線下)融合做出的探索。2014年,百度推出的 “直達號”,阿里旗下的UC在2013年推出的UC百事通都想做輕應用市場,但收效甚微。截至目前,輕應用并不被業內人士所看好。
“輕應用的目的是簡化程序,便于用戶使用。但是無論是小程序、百度直達號還是UC生活服務,僅僅打開就要經過3次以上的點擊或頁面跳轉,單此一項就比獨立App復雜,這就有悖于輕應用的初衷。”丁道師說。
隨著發布之初的一波熱潮逐漸趨于冷靜,,微信小程序也迎來一波實例唱衰,不少業內人士紛紛跳黑,“微信會越來越臃腫,加上緩存會吧”,“小程序催生了一些半死不活的微信群,趕貨占坑的先驅者功能體驗并不太完善”,“看這么多人跪舔微信小程序,然而我并不看好。最終贏家只可能是騰訊自己,開發者?呵呵。是不是試錯成本低了,市場又可以火爆了?”
未來微信小程序會一路撲街還是奮起打臉?慧都學院持續關注,并為大家帶來最新動態。
更多行業資訊,更新鮮的技術動態,盡在。
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fc6vi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