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行業資訊|編輯:龔雪|2017-02-08 13:26:29.000|閱讀 202 次
概述:AI在今年達沃斯參與世界經濟論壇已然成為炙手可熱的焦點,大牛李開復是如何看待AI技術的呢?
# 界面/圖表報表/文檔/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
達沃斯時受邀與 MIT Media Lab(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負責人伊藤穰一(Joi Ito)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閉幕日的人工智能焦點論壇上探討人工智能,本文由創新工場工友根據現場錄音整理,慧都學院后期編輯。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簡稱 AI)在今年達沃斯參與世界經濟論壇已然成為炙手可熱的焦點。現在當人們談及 AI 和它所引發的生產力進步時,往往會一道談及 AI 可能引發的倫理和政治議題,甚或爭辯 AI 的終極價值。
MIT Media Lab(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負責人,曾任 Creative Commons CEO、Six Apart 日本分公司主席、風險投資公司 Neoteny 創始人兼 CEO的伊藤穰一表示,“ AI 確實變的熱門了,這種變化從去年底開始,2016 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連許多非計算機領域的科學家都開始提出他們的觀點,而非像過往單純質疑 AI。” 對此,李開復也表示認同,他認為AI 正在為現實生活服務,著加速了人們對于AI的認識和接受程度,畢竟“自 2016 年初 AlphaGo 戰勝李世石一役,為大眾揭示了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那就是 AI 確實能以極高的效能掌握特定垂直領域”。
在討論到“AI變革的動力來自技術領域,還是外在的實體環境”這一問題時,李開復談到,“數十年來,人們普遍把 AI 視為一項技術,確實在 AI 發展的同時,經濟、政治等外在環境也發生了一些改變,但我不認為實體環境的改變和 AI 技術的發展具有直接相關性。” 他更傾向于將這項變革視作由技術引領的。
針對人們目前對于AI技術代替人工,搶奪就業的憂慮,李開復強調“我們需要更為急迫的喚醒社會集體意識來理解并準備 AI 時代的到來”。他還提出,“當今時代變革的速度,比以往任何一次工業革命時期都要快”,因此人們的工作必須具備足夠的深度,需要不斷學習鉆研,讓自己強大到不會輕易被機器所撼動。而像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子里,拒絕接受技術的發展是不會起作用的。針對于此,他還提出了當前兩項重大的任務——其一,是思考如何調配未來二十年大量被 AI 技術替代的工作者;其二,是我們的教育亟待改革。我們需要對我們的子女、下一代子女進行再教育,分析哪些工作不會被輕易替代,而不僅僅去幻想從事目前看似光鮮亮麗的工作。
總結起來,在這次大會上李開復針對AI拋出了三個主要觀點:
一、人們不應該將被淘汰被代替的恐慌作為反對AI技術的借口,提高自身競爭力才是正道;
二、現有教育體系讓人們從學習階段其實就開始偏離了他們的核心潛能而毫不自知,AI的發展有利于解放人類潛能;
三、行業需要大力推動 AI 生態系的開放性。
更多行業資訊,更新鮮的技術動態,盡在。
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fc6vi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