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行業資訊|編輯:陳久鳳|2021-09-14 10:49:09.647|閱讀 216 次
概述:Qlik大中華區技術總監張海鵬與畢馬威管理咨詢數字化業務合伙人季剛展開對談,以“從原始數據到業務洞察的敏捷之路”為主題,匯總企業數字化五大問題,生動詮釋數據驅動型企業在時代的先發性優勢,揭秘企業向以數據為中心的整體架構轉型升級的訣竅。
# 界面/圖表報表/文檔/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
Qlik連續11年成為Gartner“分析與商業智能平臺”魔力象限領先者象限,成為企業商業智能和個人職場成功的必然選擇。Qlik Sense是一個完整的數據分析平臺,為新一代分析奠定了基準。憑借其獨一無二的關聯分析引擎,完善的AI和高性能云平臺,您可以使組織中的每個人每天都能做出更好的決策,從而創建真正的數據驅動型企業。
Qlik大中華區技術總監張海鵬與畢馬威管理咨詢數字化業務合伙人季剛展開對談,以“從原始數據到業務洞察的敏捷之路”為主題,匯總企業數字化五大問題,生動詮釋數據驅動型企業在時代的先發性優勢,揭秘企業向以數據為中心的整體架構轉型升級的訣竅。
一問:CIO要重點關注企業數據的哪些要素?
首先我們要看,什么是數據資產?我認為,對企業有經濟價值的內容才是資產,數據也一樣。
現在,企業很多問題不在于是否開啟數字化轉型,而是對已經存儲的海量數據如何利用的問題。基于對業務的理解,IT團隊需要利用技術、工具,實時地獲取數據,以數據服務的方式將數據進行安全的共享,讓數據變成有價值的分析內容,從而形成數據資產。
作為企業的重要資產,從CIO角度,數據有四個方面值得關注:第一是盤點企業里的資產。企業需要對所有數據做清點、分類,不是所有數據都是資產,需要把有價值的數據作為資產進行管理。第二是對資產做保值。首先認識到數據有保質期,數據質量問題也需要治理。第三是對數據做增值。如何把離散的數據提煉成信息,從信息提煉出知識,此過程需要很多的業務專家和技術專家,利用數據挖掘算法、內外部數據結合,從而對資產做增值。第四是把資產變現。通過業務+IT協同項目,深度挖掘數據價值,例如現在的大數據營銷,就是把數據提煉成信息再變成知識。
二問:金融業與零售業如何應對數字化轉型
金融和零售行業在數據領域應用得最早最深。Qlik雖然是一家做產品做技術的公司,但我們做的是分析BI(商業智能),專注于數據獲取、數據整合的解決方案,也積累了金融、零售業大量的成功案例和應用場景。
以金融行業為例,Qlik會帶著企業的IT、財務或管理運營部門去應用數據及BI,將有價值的內容傳遞給用戶,或者支持內部的銷售、理財經理等其他部門的運營決策。通過數據技術的相互補充,創造更好的應用,更好地幫助客戶,幫助實現業務創新價值。
保險行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業務領域:累計風險保額。當客戶向保險經紀提出購買保險的需求,保險機構需要通過申請者的履歷背景、經濟、購買歷史等情況,規劃出一個適合的方案。但是這些復雜公式的輸入不僅僅是來自于某一項保險計劃,還有可能來自于客戶的壽險、財險、車險,甚至一些臨時意外險等等購買歷史。
金融行業基礎較好,AI機器人、智能營銷等新技術落地應用在行業內部走得比較靠前,但也面臨著比較突出的挑戰。例如這次受疫情影響,大家去銀行柜臺端辦理理財、保險等業務都會受限制,業務更依賴于線上,但線上的業務活動會面臨金融業強監管的一些限制,必須得符合相關法律法規。
零售行業信息化總體程度不如金融,但在線上業務嘗試更加靈活,電商、直播、短視頻等線上業務表現都非常突出。未來,我們認為這兩個行業的趨勢會逐漸融合,大家都需要利用數據去做好客戶服務,做好客戶觸達,做好數字營銷,做好數字化轉型。
三問:金融企業數據治理有哪些痛點?
痛點:數字化轉型一定要系統性地看待,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打破現有的業務流程,去讓業務流程更加高效。企業CIO等管理者需要更深層次的思考去選型產品、應用技術,真正去做到為業務服務。
怎么治:最近有個熱詞——不僅Qlik,還有很多廠商都在提——「數據素養」。我們在為客戶去做數字化賦能時,發現很多企業不只上一個系統、買一個產品,但他們數字化轉型都還沒做好,企業的數據基礎非常薄弱,可能連基本的BI、儀表盤等都不熟練,數據治理工作推進不下去,更不用說從這些系統或產品上獲益。
我們的CIO、CDO需要有「數據素養」的意識,需要從上而下推行;同時,也需要結合資料、課程等對業務用戶進行意識培養、文化輸入,我們需要調動業務用戶利用數據去支持決策,讓大家都逐步培養起「數據素養」的思路,以便項目推進更為高效。
痛點:金融行業數據管理的主要挑戰在于,各部門在用自己的視角思考問題:我有什么樣的數據和需要。但這會導致很多部門之間的數據沒有完全打通,在業務應用上會有邊界,存在重復建設的風險。
怎么治:金融行業應該要自上而下地做整體的數字化規劃和轉型,整個應用場景不是由每個部門獨立去做,而是從頂層規劃入手,分配到不同的部門、不同的人員上,把資源形成合力去行動。
四問:未來新技術應該是什么樣子
經歷了云、大數據、統計算法、Devops等工具的迭代和嘗新,對CIO或企業主而言,工具越來越多,如何選型成為新的命題。
聚焦于BI領域,我們從更長遠的角度來思考技術趨勢:BI工具的使用會更加便捷,技術或產品一定是既融合又敏捷,同時還能夠適配未來長期的用例。隨著科技進步,新的業務模式也在不斷衍生,我們看到技術將來會朝三個方向去演進:
第一個趨勢是更強,我們管理數據的能力變強,結構化、半結構化的數據吞吐、流媒體識別處理等會越來越復雜,這些對信息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未來技術會往這些方向去提升,處理能力、處理類型的復雜度都得到提升。
第二個趨勢是更快。超海量級計算預計能實現毫秒級別的響應。
第三是更加智能和友好。科技向善,未來更多的是模塊化封裝好,適用性更強、更加智能。
Qlik是一家私有SaaS公司,提供端到端實時數據集成和分析云平臺,以縮小數據,洞察力和行動之間的差距。通過將數據轉換為Active Intelligence,企業可以制定更好的決策,提高收入和盈利能力并優化客戶關系。Qlik在100多個國家/地區開展業務,為全球50,000多個客戶提供服務。
作為Qlik官方的中國合作伙伴,我們為Qlik的中國用戶提供產品授權與實施、定制分析方案、技術培訓等服務,旨在讓中國企業的每個Qlik用戶都能探索出數據的價值,讓企業形成分析文化。
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fc6vip.cn
文章轉載自:qlik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