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行業資訊|編輯:王香|2017-03-22 11:21:34.000|閱讀 1244 次
概述:線上問卷調查工具的不斷普及,大大降低了調查的成本。我們在運營中,問卷調查的應用非常有必要。問卷的題目設計,看似簡單,但其實非常有講究。本文的目的就是幫助大家避免一些常見的錯誤。
# 界面/圖表報表/文檔/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
態度型問題,增加選項以支撐量化分析
在問卷中,態度型的提問是最為普遍的。比如“你是否喜歡當前的產品主頁?”。這個問題的選項如何設計最合理?“喜歡、不喜歡”當然是最差的選擇。這會使你所收集的數據操作空間很小,進而造成分析精度很低。稍微好一點的是增加一個中間項,形成“喜歡、不知道、不喜歡”。那么是選項越多越好嗎?也不是,因為被調查者受不了。
合理的情況是,選項一般選擇5項或者7項。原則上需包含一個中間項(選項是奇數),即填寫中間項的人表示沒有態度。為什么要包含中間項呢?因為若沒有中間項(選項是偶數),那么這個問題就會強迫本身沒有態度的人去選擇一種態度傾向,使得收集的數據信度降低。對于“你是否喜歡當前的主頁”這個問題,合理的選項是“非常不喜歡、不喜歡、不知道、喜歡、非常喜歡”。相當于形成了一個-2-2分的打分。如何統計呢?
0.25就是我們當前產品主頁在用戶喜好程度上的得分。若有多個相似的問題,那么問題間通過這個數字就可比了。若一個問題多次調查,那么每次獲得的得分就能形成縱向可比。
我們更進一步,態度型的問題實際上有兩種設計方式。上面作為例子的問題,被稱為“哥特曼(guttman)式問題”。它的特征是問題中不包含態度,而由選項來量化態度的程度。這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種方式。還有一種“里克特(likert)式問題”,它的特征是問題表述中包含態度,而選項是量化被調查者對問題表述的贊同程度,一般用多個升序排列的數字表示。
我們對里克特式問題舉個例子。
“你有多大程度贊同下列表述:
我滿意當前的產品主頁
0-1-2-3-4-5-6-7-8-9
選擇數字的大小表示你對表述的贊同程度”
我認為,對于態度的量化,里克特式量表的表現要好于哥特曼式。因為它精確度更高。由于選項多,里克特量表不需要選項必須是奇數,因為根據選項計算得分的方式非常靈活。若選項是偶數,我們會把中間兩項的得分設為0。若是奇數,大家應該明白怎么做。
但它對問題的設計要求更高,對回答者的素質要求也更高。在問題設計時,問題要包含態度,但又不能帶上態度的放大因素。比如“非常”、“很”、“相當”這樣的描述性詞匯是要盡量避免的。
問真正有必要的問題,且問題要貼合業務需求
如何評價問題是真正有必要的呢?答案就是,由這個問題的答案,你能直接形成某種運營決策,而不僅僅是覺得有趣。所以,在問題設計時,我們需要設想所獲得的答案是怎么樣的,且這樣的答案能不能直接變成某種決策。
舉個例子:“你對我們的售后服務是否滿意?”就不如“你對我們售后人員的服務態度是否滿意?”。別小看這幾個字的差距。前一個問題獲得的回答很籠統,而后一個問題定位到了售后人員的服務態度,若得分低,那么我們就可以從售后人員的交流話術、穿著等方面去決策。
問題貼合業務需求是什么意思?就是提問和想獲得的信息得是一致的。承接上一個例子,我們問題的目的是想知道售后服務人員對待顧客的態度是好是壞,那么我們問“你對我們的售后服務是否滿意?”就不合適了。畢竟售后服務包括了電話應答時間、上門時間、問題解決的程度等等多因素,客戶回答你不滿意,你依然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問題。
設置過濾器,識別無效回答
提醒各位:并不是回答了的問卷就可以進入分析的。在問題的設置時,我建議大家設置互證的問題,即過濾器。就是說兩個實質是一樣的問題,放在問卷的不同位置。若回答者在這兩個問題上的差別很大,那么我們認為這是無效回答,剔除出分析樣本。這樣可以提高數據分析的準確性。
比如在“產品的注冊是否順利?非常麻煩、麻煩、不知道、順利、非常順利”這個問題之后,跳過一些問題后,補上一個“你覺得我們產品的注冊體驗如何?非常不好、不好、不知道、好、很好”。雖然兩個問題不完全一致,但觀察兩個問題的回答,若有個人在前一個問題選了“非常麻煩”而在后一個問題選了“很好”。那么我們就需要把這個回答者剔除出分析樣本。
我們還可以將過濾器發展成為一個“多重求證器”。這個用法沒看到理論支撐,來自我個人經驗。比如,我們要探求用戶對外賣配送費的心理價位,先問“您對每單外賣配送費的心理價位是多少?0,1-3,4-6,7-9,10-12”,然后在后續的問題中加上兩個問題“您一個月大概會點幾次外賣?”和“您對外賣配送費的月支出心理預期是多少?”。這樣,后兩個問題就可以推算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做到一個輔助求證的功能。
避免雙重問題和一重半問題
雙重問題是指一個提問中隱含兩個問題。乍看之下很難理解,但我舉個例子你就能明白。“網購時,你是去淘寶還是愿意去京東?”,這是單重問題。“網購時,你會為了有更多的選擇而去淘寶,還是會為了正品保障去京東?”,這就是雙重問題了。雖然看上去還是淘寶和京東之間選擇,但實際上還附加了“更多商品&買正品“這隱含的選擇。
而雙重問題是我們一定要避免的。因為一方面兩重問題并不會是完全等價的,即去逛淘寶也會為了買正品,那么回答者的答案就變得模糊不清,到底是選淘寶還是選擇有更多商品。另一方面雙重問題極其容易產生誤導性的陳述。而在問卷問題設計時,我們一定要避免誤導性的話語,以免造成回答有偏。
什么是一重半問題?一重半問題往往出現在選項中,某個選項實際上暗含了兩個甚至多個選擇。比如“下列蔬菜中哪些是你愛吃的?1.白菜;2.土豆;3.青椒及其他辣椒類;”,其中選項3就有問題,使得該選項成為了“多指”。一重半問題也是我們必須要避免的。
動態地進行調查,設置問題庫以保障多次調查的質量
我們經常需要動態地收集數據,以觀察某個運營動作帶來的效果。所以帶有運營目的的問卷調查一般會反復做。這時,就很自然地會針對同一個調查目的多次提問。那么用一成不變的提問方式,會造成回答者的厭倦并降低回答的質量。最好的方式是建立題庫,對同一調查目的,在不同時間發生的調查中使用不一樣的提問方式。這樣能更好保障數據的客觀性。
對于我們長期在意且在數據庫中不能獲得量化依據的問題,我建議大家規律性地定期進行問卷調查。
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fc6vi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