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大數據新聞|編輯:徐能勝|2019-07-08 17:24:13.450|閱讀 241 次
概述:商業智能BI等信息化系統,對數據信息的積累和運用,已經達成了一種空前的重視程度
# 界面/圖表報表/文檔/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
過去十五年,是企業信息化建設大力發展的十五年,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擁抱信息時代,紛紛搭建起了ERP、OA、MES、報表、商業智能BI等信息化系統,對數據信息的積累和運用,已經達成了一種空前的重視程度。
報表可以說是企業信息化中最為重要的一環,這一點從Excel時代就可以窺知,Excel表格其實就是最原始的報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報表的應用也逐漸自動化、智能化,報表的樣式也變得豐富多彩,越來越多的企業都上了報表系統,諸如sap等更專業更安全的軟件。
就目前的應用情況,絕大多數的企業還都是用的報表系統,而BI在國內缺鮮有應用,只集中在信息化水平較高的行業中,比如銀行、零售企業、電商、互聯網公司這些。那么既然這樣,我為什么還是報表是過去式,而BI才是未來?
所謂報表軟件,諸如經典的Excel等,這類產品的本質都一樣,就是統計和展現數據,并提供基礎的分析功能如排序、總計、方差等,產品目的是幫助用戶掌握和了解數據,讓報表使用者通過觀察企業數據,知道當下發生了什么事情。
而BI軟件的本質是“數據+業務理解”,它除了提供基礎的數據統計和展示功能,還有更為強大的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甚至是深度學習等功能,利用bi軟件,既能通過數據了解到發生了什么,更能對未來做出預測,提供更科學的決策支撐,bi工具是更深度更智能的報表。目前市面上典型的bi軟件有Qlik,微軟的PowerBI等。
傳統報表系統的工作模式為:業務提出需求—技術實現需求—二次修改和調整—業務進行報表分析,這種工作模式下,企業內部的業務人員和技術人員需要反復的對接和溝通需求,耗時耗力,理想情況下,完成一個流程都需要2-3天,碰到溝通不順,或者需求不明朗的情況,很可能需要花費1周的時間才能響應需求。
而BI是一種敏捷型的產品,倡導自助式分析的理念,它的工作模式相對報表而言大大簡化:技術人員做好初始的數據分配,業務人員隨便根據自己的需求取用數據進行分析,這是一個即時性的事件,所以說,通過BI軟件的使用,不但可以獲取到比報表更深度更有洞見的信息,更提升整個過程的效率。
剛才說到,國內企業目前大多還是都用的報表系統,BI的應用還很小眾;而國外由于整體信息化水平領先我們,其對BI的應用和我們完全相反,更多的是使用BI而不是報表。
從軟件更新趨勢來看,無論是國際大廠Qlik和微軟,目前的研發重心都放在BI軟件上,這一點應該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根據《2018年中國大數據BI行業分析報告》,在當前經濟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尤其是一、二線稍具業務規模的企業,其高層都希望通過精細化運營提升市場競爭力,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這些企業絕大多數都已經在2008年~2015年間上線了各種業務系統,存儲了大量管理和運營數據,具備應用大數據BI進行數據分析和數據化管理的各種條件,這些需求將在2018年~2022年繼續爆發。值得注意的是,艾瑞咨詢在《2017年中國商業智能行業研究報告》中指出,我國已經進入商業智能領域第一方陣,成為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但和美國還有比較大的差距。所以未來中國大數據BI行業總體將呈現加速度增長,市場容量將不斷擴大。
在BI軟件市場,Qlik作為輕型BI產品,相較于報表工具,是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Qlik自助式數據可視化分析平臺,提供多類型數據源接入、數據集可視化定義、自助多維數據分析和交互式故事板等功能,旨在以高效、低學習成本的使用方式,為業務人員提供自助式數據探索與可視化分析服務,洞悉數據背后隱藏的商業價值、輔助企業決策。
最為重要的是,作為一款可以讓任何企業、個人使用的BI軟件,Qlik向全球用戶提供了永久免費使用的版本,您可以通過Qlik在中國的代理商——慧都科技官網直接進行下載:
慧都科技有著專業的大數據分析專家團隊,為企業提供最為合適的數據管理、數據分析產品及服務。慧都商業智能服務,在基于Qlik等BI平臺的基礎之上,能夠為企業提供中國式端到端的BI業務分析方案和實施服務,將BI高級分析能力融入您的整個業務。如果您有商業智能BI方面的需求,歡迎您隨時!
更多關于慧都、關于Qlik的話題和資訊,歡迎登陸//fc6vip.cn/zt/qlik/index.html與我們溝通交流。
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fc6vi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