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行業資訊|編輯:況魚杰|2020-08-19 15:23:27.043|閱讀 68 次
概述:埃森哲和Qlik 代表《數據素養計劃》進行的題為“ 數據素養的人類影響 ” 的新報告發現,發現新加坡組織渴望實現以數據為驅動力,但是他們的員工在利用數據創造業務價值的的能力這方面和這個愿望存在差距。而這個差距是公司相當于生產力損失了51億新元。
# 界面/圖表報表/文檔/IDE等千款熱門軟控件火熱銷售中 >>
相關鏈接:
埃森哲和Qlik代表《數據素養計劃》進行的題為“ 數據素養的人類影響 ” 的新報告發現,發現新加坡組織渴望實現以數據為驅動力,但是他們的員工在利用數據創造業務價值的的能力這方面和這個愿望存在差距。
數據是一座金礦,可以推動創新和增長文化。但是,當員工難以理解數據時,數據反而回事生產力和業務價值的阻礙。埃森哲和Qlik對新加坡1,000名員工的調查發現,本地公司每年平均每名員工損失超過7個工作日(56.5小時)。這是全球第二高的時間(僅次于印度,為69.5小時),大大高于五個工作日(43小時)的平均時間。這些由于拖延和病假而導致的工作日損失是由于信息,數據和技術問題帶來的壓力,相當于生產力損失了51億新元。
該研究確定了數據素養差距影響新加坡組織在數據驅動型經濟中蓬勃發展的能力的兩種方式。
首先,盡管幾乎所有員工(90%)都將數據視為資產,但很少有人將其用作決策依據。只有四分之一(26%)的被調查員工認為他們已經做好充分準備有效地使用數據,只有16%的員工表示對自己的數據素養技能(即閱讀,理解,質疑和使用數據的能力)充滿信心。此外,只有三分之一(35%)的員工在基于數據時更信任自己的決定,而超過一半(53%)的員工在做出決策時常常會以“直覺”而不是數據驅動的見解為先。
其次,缺乏數據技能正在降低生產力。在員工中有84%的人報告在處理數據時感到不知所措或不滿意,幾乎是全球最高的百分比(僅次于印度的這一比例為85%)。40%的受調查員工甚至表示,他們能找到一種完全不用數據即可完成任務的替代方法。73%的受訪者報告說,數據超載加劇了工作場所的壓力,導致近一半(47%)的當地勞動力休了至少一天的病假。
“沒有人質疑數據的價值-但是許多公司需要重新發布其數據治理,分析和決策標記方法。這意味著要確保其員工擁有必要的工具和培訓,以把握數據所帶來的新機遇。”埃森哲數據業務部全球技術主管兼集團負責人Sanjeev Vohra說。“專注于持續學習的數據驅動型公司將提高生產力并獲得競爭優勢。”
為了在數據革命中取得成功,企業領導者必須幫助員工變得更加自信和自在,以使用數據洞察力做出決策。認為自己具有數據素養的新加坡員工更有能力和被信任的能力,可以做出更好的決策。此外,將近一半(48%)的員工認為數據素養培訓將使他們的工作效率更高。
Qlik的全球數據素養負責人兼數據素養項目咨詢委員會主席Jordan Morrow補充說:“盡管認識到數據對企業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價值,但大多數公司仍在努力建立可以真正帶來價值的團隊生活。一直致力于使員工能夠自助訪問數據,而不是建立個人使用數據的自給自足。但是,期望員工在沒有提供正確培訓或適當工具的情況下使用數據就有點像沒有桿,餌或網捕魚—您可能帶領他們下了水,但卻無濟于事。”
新加坡管理大學(SMU)數據分析助理總監Vennila Vetrivillalan表示: “數據對于SMU的運營至關重要。這就是我們不讓它孤立的原因-每個可以陳述其預期用途和結果的員工都可以申請訪問權限。但是處理數據并做出決策常常會使員工感到不知所措,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培訓每個部門要精通數據知識的原因。結果是,他們能夠使用數據來影響大學做出的許多決定,從了解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為落后者提供支持,到發現和彌合教職員工的差距,減少能源消耗或部署適當數量的圖書館員。數據可以改善學生體驗的地方沒有限制。”
Qlik的愿景是一個數據素養的世界,每個人都可以使用數據來改善決策并解決他們最具挑戰性的問題。只有Qlik提供端到端的實時數據集成和分析解決方案,以幫助組織訪問所有數據并將其轉化為價值。Qlik幫助企業領導數據,以更深入地了解客戶行為,重塑業務流程,發現新的收入流以及平衡風險和回報。
Qlik數據分析與管理平臺
LEAD WITH DATA
本站文章除注明轉載外,均為本站原創或翻譯。歡迎任何形式的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不得修改原文相關鏈接,如果存在內容上的異議請郵件反饋至chenjj@fc6vip.cn